-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東方盧浮宮”,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于世。莫高窟雖然在漫長的歲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襲和人為的破壞,至今仍世界現存佛教藝術最偉大的寶庫,敦煌壁畫容量和內容之豐富,是當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宮殿都不能媲美的。環顧洞窟的四周和窟頂,到處都畫著佛像、飛天、伎樂、仙女等。有佛經故事畫、經變畫和佛教史跡畫,也有神怪畫和供養人畫像,還有各式各樣精美的裝飾圖案等。莫高窟的雕塑久享盛名。這里有高達33米的坐像,也有十幾厘米的小菩薩,絕大部分洞窟都保存有塑像,數量眾多,堪稱是一座大型雕塑館,它的石窟主要開鑿于盛唐時期。
莫高窟
-
玉門關,俗稱小方盤城,相傳和闐美玉經此輸入中原而得名。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境內,為漢代西陲兩關之一,是絲綢古道西出敦煌進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經關口,自古為中原進入西域之門戶。距玉門關15公里處,有河倉古城,為漢代玉門關守卒的糧倉,只存斷垣殘壁,但猶可見當年之氣勢。從敦煌去玉門關旅游,只有走戈壁灘上汽車軋出的便道。當時玉門關,駝鈴悠悠,人喊馬嘶,商隊絡繹,使者往來,一派繁榮景象?,F在的漢玉門關遺跡,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聳立在東西走向戈壁灘狹長地帶中的砂石崗上,登上古關,舉目遠眺,四周沼澤遍布,溝壑縱橫,長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楊挺拔,泉水碧綠。紅柳花紅,蘆葦搖曳,與古關雄姿交相輝映,使你心馳神往,百感交集,懷古之情,油然而生。
玉門關
-
提起陽關,人們馬上會想到一首詩“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代大詩人王維的這首杰作,可謂千古絕句,經配曲吟唱,廣為流傳。陽關位于河西走廊的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南湖鄉“古董灘”上,因坐落在玉門關之南而取名陽關。陽關,始建于漢武帝元鼎年間,在河西“列四郡、據兩關”,陽關即是兩關之一。陽關作為通往西域的門戶,又是絲綢之路南道的重要關隘,是古代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宋元以后隨著絲綢之路的衰落,陽關也因此被逐漸廢棄。舊《敦煌縣志》把玉門關與陽關合稱“兩關遺跡”列敦煌八景之一。而今,昔日的陽關城早已蕩然無存,僅存一座被稱為陽關耳目的漢代烽燧遺址,聳立在墩墩山上,讓后人憑吊。
陽關
-
“雅丹”是維吾爾語,原意是指具有陡壁的小山。在地質學上,雅丹地貌專指經長期風蝕,由一系列平行的壟脊和溝槽構成的景觀。新發現的這處雅丹地貌,面積約400平方公里。它的形成經歷了大約70萬年到30萬年的歲月。當大風刮過時,會發出各種怪叫聲,因而也被人們稱之為“敦煌雅丹魔鬼城”。這里看不見一草一木,到處是黑色的礪石沙海,黃色的黏土雕像,在蔚藍的天空下各種造型惟妙惟肖。過去,由于戈壁浩渺,道路艱險,很少有人涉足此地,敦煌人也是耳聽者多,眼見者寥寥無幾,隨著敦煌太陽旅游集團將玉門關及雅丹魔鬼城公路修通,為這一地理奇觀面世創造了條件。
魔鬼城
-
因位于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之西而得名,距離敦煌市區約35公里,開鑿于黨河河岸的懸崖峭壁上,是敦煌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據藏于巴黎的敦煌遺書記載,西千佛洞的開鑿時間應早于敦煌莫高窟,最晚也于莫高窟同一時期。與莫高窟僅隔一道鳴沙山?,F存洞窟16個,大都為北魏時所開鑿,只有其中9個窟可以觀賞,其它各窟因無法登臨所以只能在崖下仰望。北魏洞窟第五窟中心柱東面座下有佛門弟子曇藏為其亡祖父母及父母造像寫的發愿文一篇,尚有70多字可以辯認,這一北魏時的手書真跡,極為珍貴,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西千佛洞
-
榆林窟又名萬佛峽,位于安西縣城南70公里處。洞窟開鑿在榆林河峽谷兩岸直立的東西峭壁上,因河而命 為捻芰摯。榆林窟是國務院1961年首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榆林窟是我國著名的石窟之一。從洞窟形式、表現內容和藝術風格看,與莫高窟十分相似,是莫高窟藝術系統的一個分支,歷來被國內外學者所重視。至今創建年代雖無文字可考,但從洞窟形式和有關題記推斷,當開創于隋唐以前。從現存壁畫風格和游人題記結銜看,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均有開鑿和繪塑,進行過大規模的興建?,F存有完整壁畫的洞窟42個,其中東崖32窟、西崖10窟。保存著彩塑272身、壁畫5650余平方米。第六窟高22米的釋迦牟尼佛像,全身用金色涂就,形象逼真。尤其是塑在南壁西端的啞羅漢,上身前傾,張口瞠目,欲言不能的神情,活靈活現,堪稱榆林窟彩塑的代表。
榆林窟